书记院长信箱
学校主页
导航
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现任领导
组织机构
师资队伍
教师名录
学术团队
院聘外专
广纳英才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专业设置
培养方案
创新团队
研究生教育
学位点
导师风采
培养管理
教学成果
学科科研
学科设置
研究领域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学术动态
党团群工
党建之窗
共青团
工会工作
学生工作
学生活动
制度文件
招生就业
学子风采
国际交流
合作项目
合作交流
新闻动态
更多+
蒋昌俊院士莅临河海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指导工作
3月21日,我国著名的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原副校长、东华大学原校长蒋昌俊教授应邀访问河海大学,在常州校区为广大师生作了一场题为“智能三脑与智能算网”的报告,受到学生热烈欢迎。会后莅临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刘小峰院长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学科方向,陪同参观了学院的教学实验室、科技创新实验室,并就学科建设、科研平台发展及学生创新培养等方面进行交流。蒋昌俊院士对学院平台建设、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蒋昌俊,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讲席教授、Brunel University London名誉教授、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国家杰青、973首席科学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等。主持建立了我国首个网络交易风险防控体系、系统及标准,为我国在该领域成为国际“领跑者”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26
2025-03
蒋昌俊院士莅临河海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指导工作
17
2025-03
学院领导走访常州市国资委
17
2025-03
河海大学费峻涛教授入选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榜单
03
2025-01
香港城市大学梁国熙教授一行访问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
27
2024-12
“双高”对接|我院赴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开展 “优质生源基地”签约授牌暨科普报告会
14
2024-11
耕耘数智百果园,手绘青春新画卷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组织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通知公告
更多+
27
2025-03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 2025 年硕士研究生建议录取名单公示
24
2025-03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关于 2025 年博士研究生申请- 考核制招生综合考核工作的通知
24
2025-03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 2025 年硕博连读(第二批)建议录取名单公示
16
2025-03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 2025 年硕士研究生复试细则及安排
学术科研
更多+
学术活动
科研动态
科研平台
师生风采
更多+
路漫求索,立己达人——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优秀毕业生刘龙威的成长之路
2024-09-09
刘龙威,男,汉族,中共党员,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自动化专业2020级本科生,综合绩点4.85,位列专业第一,现已保送至同济大学。曾担任2020级自动化一班班长及自动化系本科生党支部副书记。荣获国家奖学金、学业优秀奖学金等12余项奖学金,以及“河海大学优秀毕业生”、“河海大学优秀共青团员”等10余项荣誉称号。曾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铜奖,并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赛中荣获三等奖。参与发表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专注于学科前沿研究。 在过去的四年本科生涯中,刘龙威的学习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但他始终怀着学以致用的目的,坚持不懈地努力掌握对专业和个人发展有用的知识,并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每节课后,刘龙威都会尝试接触与课程相关的延伸知识,或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促使他经常向老师请教,并与他们进行深入交流。深知学习环境的重要性,他会选择在图书馆或自习室专心学习。辛勤付出终有回报,四年后,刘龙威以专业绩点第一的成绩成功保送至同济大学。这不仅是对他坚持不懈努力的肯定,也为他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了专业学习外,刘龙威还充分利用空余时间投
查看详情
刘小峰:人与智能机器人协同之路探索者
2024-09-09
“近年来,人工智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显著提升了机器人智能水平。智能机器人未来会拥有更多类人的感知与认知能力,人与机器人的协同共生将成为常态。”从事脑认知科学研究二十余载的河海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院长刘小峰说,“今后人与机器人共生将成为生活与工作中的常见景象,智能机器人是家庭新成员。人机自然交互将是人类接受智能机器人作为社会新成员的试金石,在教育、医疗以及助老等领域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主要研究的领域之一。”刘小峰,现为河海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院长,兼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特种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在2012年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带头人,是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于2019年被聘为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名誉教授。他也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高级会员、IEEE 高级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科学普及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工智能他在教导引领学生科技创新方面因材施教、独具匠心。2014年,他指导学生利用低成本传感器、借助公共自行车移动载体搭建了一套覆盖全市的空气监测平台,解决现有空气监测站分布不合理的问题。学生开发的平台成本低、创意好、有实用价值,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全国一
查看详情
智能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赴“书信家国 尺牍情深——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长三角档案联展”开展实地研学
2023-12-29
智能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赴“书信家国 尺牍情深——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长三角档案联展”开展实地研学
查看详情
智能院师生羽毛球队获2023河海杯师生羽毛球赛二等奖
2023-12-12
智能院师生羽毛球队获2023河海杯师生羽毛球赛二等奖
查看详情
×关闭